下图为果蝇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果蝇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Ⅰ上还是片段Ⅱ上,现用一只表现型是隐性的雌蝇与一只表现型为显性的雄蝇杂交,不考虑突变,若后代:①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②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可推断①②两种情况下该基因分别位于
A.Ⅰ;Ⅰ | B.Ⅱ-1;Ⅰ | C.Ⅱ-1或Ⅰ;Ⅰ | D.Ⅱ-1;Ⅱ-1 |
下图所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的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一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中正常雄性个体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 |
B.突变体Ⅰ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基因发生了突变 |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能够通过显微镜直接观察到 |
D.突变体Ⅲ中基因A和a的分离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
拟南芥细胞中某个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区段插入了一个碱基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根尖成熟区细胞一般均可发生此过程 |
B.该细胞的子代细胞中遗传信息不会发生改变 |
C.若该变异发生在基因中部,可能导致翻译过程提前终止 |
D.若在插入位点再缺失3个碱基对,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中个体Ⅱ1的基因型不可能是()
A.bb B.Bb C.XbY D.XBY
下图是同种生物的四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图中所代表的个体两两杂交得到的子代有2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的是()
A.图①、图④ | B.图③、图④ | C.图②、图③ | D.图①、图② |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例为3∶1 |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