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3分)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2分)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2分)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2分)
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2分)
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是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甫
甫,字子美,京兆人。少贫不自振。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甫奏赋三篇。擢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①,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
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兵,又以琴客董廷兰之故罢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解,不复问。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拾橡栗自给。
流落剑南,营草堂成都西郭浣花溪。会严武节度剑南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诣其家。
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塘,溯沅、湘以登衡山,适耒阳。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县令自棹舟迎之,乃得还。为设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挠弱,情不忘君,人皆怜之。坟在岳阳。有集六十卷,今传。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①行在:国君所在地,②艰窭:贫困。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迨审言以文章显迨:等到 |
B.先鸣数子先:首先 |
C.罪细不宜免大臣细:小 |
D.适耒阳适:去、往 |
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陛下其忍弃乎其正色邪 |
B.则臣之述作之二虫又何知 |
C.武以世旧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
D.为设牛炙白酒难为俗人言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虽然有先人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十一代,但杜甫的生活一直比较困难,在秦州时,甚至要负薪拾橡栗自给。 |
B.杜甫上书为房琯求情而触肃宗之怒,因为宰相张镐皇帝才不再追究。 |
C.杜甫评价自己是“沉郁顿挫,随时敏给”, 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
D.杜甫旷达不拘礼俗,又不自我约束检点,喜欢谈论天下大事,调子虽高但切合实际。 |
11.能力目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②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
③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暴至,涉旬不得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②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相如《子虚》擅名于前,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非夫研核者不能练其旨,非夫博物者不能统其异。世咸贵远而贱近,莫肯用心于明物。”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 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③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即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籓溷(f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③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对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门庭籓溷皆著笔纸著:放置,安放 | B.思造而示之造:拜访,探访 |
C.世咸贵远而贱近贵:显贵,地位高 | D.专意典籍专意:心思专用于某事 |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恐以人废言 |
B.兼善阴阳之术 访岷邛之事 |
C.而辞藻壮丽抚掌而笑 |
D.造《齐都赋》,一年乃成乃诣著作郎张载 |
下列四组句子中,能说明左思《三都赋》创作成功,形成“洛阳纸贵”原因的一项是
①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②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③门庭籓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④谧称善,为其赋序
⑤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⑥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
A.①③⑤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①⑤⑥ |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左思出身寒微,相貌丑陋,不善言辞,小时候习书法、学鼓琴都没有学成,经他后天不断勤奋学习,所写书信重修饰,文采壮美华丽。 |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立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作序。 |
C.文章记述天资不算聪慧的左思成功的事例,意在告诉人们家庭儒学熏陶、后天不懈努力以及名流赏誉鼓吹等主客观因素都是不可缺少的。 |
D.文章叙写了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写出《三都赋》的名重当世。 |
断句和翻译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
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赋成,时人未之重。
②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历城、高苑牛产犊,皆两首两鼻,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召还内臣,又因灾异言貂珰敛怨,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寻请追谥建文朝忠臣。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土鲁番贡玉,道南亦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道南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而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织造中官刘成死,遣其党吕贵往护,贵嗾奸民留己督造。中旨许之,命草敕。道南偕从哲争,且询疏所从进,请永杜内降,弗听。鄱阳故无商税,中官为税使,置关湖口征课。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请罢关勿征,亦不纳。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而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与鸣阳皆中式,都下为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乃诏令复试。同和竟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选自《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南即辍讲拱俟辍:停止 |
B.减免乞下诏罪己,与天下更新。皆不报。报 :回复 |
C.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莅:到 |
D.傍湖舟无所泊,多覆没覆:灭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太子为改容 | B.三辞而不允 都下为之大哗而贿礼部吏 |
C.久之始入朝 | D.且询疏所从进 |
迨帝因“梃击”之变道南极言傍湖舟无所泊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吴道南“尽忠职守”的一组是
①道南请尽蠲山东诸税②不获见,不敢入直
③道南偕从哲争④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
⑤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⑥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
B.道南乘着历城、高苑发生怪异的事情,建议召回宦官,并乞求皇帝降下罪已诏,和天下人一起除旧布新。 |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没有得到重用。 |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他愤而辞职。 |
断句和翻译。
⑴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御史韩浚、硃堦亦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居二年卒。
⑵请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朝鲜贡使请市火药,道南执不予。
②台谏劾阁臣,职也,然未有肆口嫚骂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违,耽误) | B.数罟不入洿池(数,密) |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穿) | D.鸡豚狗彘之畜(畜,牲畜) |
下列句子中的“胜”字与“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胜”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江花红胜火 | B.何可胜道也哉 |
C.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 D.驴不胜怒,蹄之 |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仁政”措施的是( )
①养生丧死无憾 ②不违农时 ③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⑤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③⑥ | D.①④⑤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