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
观察分析下图,说明两者最主要的不同之处是( )
|
苏联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A.在本国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
B.进行农业合作化的根本原因不同 |
C.根本目的不同 |
D.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原则、步骤不同 |
世界现代史时期,世界已经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从这一角度看,苏联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工业化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是( )
A.没有走“农产品输出的道路” |
B.没有利用美国的“金元外交”来发展自己 |
C.没有利用“共产国际”开拓世界市场 |
D.缺少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苏联经济建设时说:“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对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苏联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取走的太多 |
B.农民积极性受损,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
C.苏联把农业当成为高速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和提供劳动力的“殖民地” |
D.赞扬苏联农民具有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奉献精神 |
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
①经济体制不利于农业发展②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④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