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 | B.《共产党宣言》 |
C.《大抗议书》 | D.《人权宣言》 |
右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B.实业救国的思潮 |
C.工人阶级的诞生 |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
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由官府控制 | B.不受官府的干预 |
C.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 D.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