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强调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创新,指出农村经营制度中存在个人经营分散与公司雇工经营不适合农业特性的矛盾问题,而解决的一个办法就是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下列关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创新,理解正确的是
①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②是对既有农村经营体制的根本性否定
③是推进农村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牛鼻子”
④是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提高粮食安全的主要抓手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留下了许多经验和教训。“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口号的出现,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过激现象 |
B.农民加入集体农庄的积极性高涨 |
C.确立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水平还有差距 |
D.苏联搞农业集体化运动时机不成熟 |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A.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 |
B.国家掌握主要经济命脉 |
C.加强了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
D.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是( )
A.列宁的英明决策 |
B.维护苏维埃政权的需要 |
C.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D.苏俄当时生产力水平所致 |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最主要措施是( )
A.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
B.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商品买卖 |
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D.国家掌握涉及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 |
十月革命后,苏俄先后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对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克服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B.把富农的余粮收归国有,防止富农阶级产生 |
C.集中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
D.把大中小工业收归国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