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一轮高考改革引起全民关注。许多中学生通过网上专题论坛发表对新改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有教育专家撰写论文指出“如果只是局限科目调整,却不对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改革效果会大打折扣”。上述材料表明:
①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②公民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③公民通过舆论监督依法行使监督权
④网络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2013年4月,随着中高考临近,拜“考试必过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在中学生群体中流行。从世界观角度看,考生的上述做法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 B.客观唯心主义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D.朴素唯物主义 |
近期,改革成为中国民众的焦点关切。对新时期的改革,“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几乎成了各个社会利益阶层的共识。形成这一“共识”的依据是
①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
③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④辩证否定就是要创新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儒家思想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在如何对待儒学问题上,国学大师汤一介则认为,儒学必将在“反本开新”中重振辉煌。对“反本开新”的正确理解是
①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反本”是“开新”的基础
②“反本开新”是实现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根本途径
③“反本开新”的实质是“扬弃”
④“反本”就是否定过去,“开新”就是肯定现在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如果一幅画中适当地留下不着色彩的空白,会收到特别的艺术效果。这种“空白效应”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 B.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 |
C.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 D.事物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