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即位之初担任门下省属官的魏征,对中书省起草的有关征兵的敕书,尽管已经皇帝签署下发到门下省,但他坚持不肯署敕,该敕书终没有颁下施行。此后门下省逐渐具有封还敕书的权力。此外,尚书省的奏抄也都要经过门下省审驳。上述现象主要说明了
A.门下省具有独立的行政决策权力 |
B.唐代初期皇权与相权形成制衡 |
C.门下省在日常政务中居枢纽地位 |
D.三省制是唐代的最高决策机制 |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是( )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② 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③ 压制了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④ 是导致近代中国的落伍的重要原因
⑤ 至今依然残留的封建观念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制约因素
A.①②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②③④⑤ |
为加强君主专制,自秦汉直至明清,都采取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御史府内阁军机处 |
B.中朝内阁军机处 |
C.中朝中书门下军机处 |
D.尚书台都察院内阁 |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
下列关于明朝“内阁”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明太祖为制约相权而设立 |
B.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决策 |
C.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
D.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