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从产业结构角度分析促进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在第④段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黑奴贸易攫取巨额财富 |
B.重化工业居主导地位 |
C.轻纺工业占主导地位 |
D.“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
下面是1820年至1870年国际贸易额及其增长速度的演变趋势示意图,这一演变趋势主要取决于
A.工业文明进程的持续发展 |
B.世界文明融合程度的加深 |
C.世界经济体系化与制度化的推动 |
D.全球普遍推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 |
中世纪以来世界金融中心的变迁经历了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和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个变迁过程说明世界金融中心的形成
A.发端于新航路开辟 | B.受世界贸易和生产力发展支配 |
C.始终依靠殖民扩张 | D.呈现由多极化到单极化的趋势 |
1584年,《论西方发现》一文中指出,殖民地即使不能直接找到黄金、白银,也肯定能给英国带来财富。新市场将大大刺激英国工业的发展。英国的雇佣机会将增多,许多流民将成为繁忙的工匠。据此可知
A殖民扩张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B.殖民扩张给英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C.工业革命急需广阔的海外市场 D.工业生产有利于殖民地人民就业
《明实录》记载:明成祖即位时即发诏令,“缘海军民人等,近年以来往往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今后不许。所司一遵洪武事例禁治”。永乐一年(1404年)又“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这两处记载可以证明
A.海禁政策在局部地区出现了松懈 | B.当时沿海对外贸易获得发展 |
C.政府开始允许民间对外贸易 | D.明成祖延续了明初的海禁政策 |
明嘉靖年间,徽州巨商阮弼经商于芜湖,设“染局”,雇工达千人,使本已有十几家染纺且初具规模的浆染业迈上新台阶。促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芜湖有良好的手工业基础 ②该地民族资本相对发达
③该地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④该地国内外市场广阔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