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 年7 月,孔祥熙发给蒋介石密电:“英、美 暗斗颇剧,美对基金必需掌握,英对国际银行颇欲主持,美可能将国际银行对英让步,其他各国则望基金与银行均告成功。”与这封密电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布雷顿森林会议召开 |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
C.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英国革命期间,自由主义学说首次被明确地提出来,其主要内容是反对王室任意干涉宗教信仰自由、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革命后,英国贯彻该学说的做法是
A.选举产生议员 | B.实行普选权 |
C.确立议会主权 | D.立法保障社会福利 |
1749年,托利党领袖柏林布鲁克说:“地主阶级才是我国政治航船的真正主人,而资本家不过是船上乘客。”据此可知
A.英国仍然是封建国家 | B.君主权力受地主制约 |
C.资本家政治地位很低 | D.贵族掌握英国统治权 |
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 | B.总统不是直选 |
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 | 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 |
基辛格在《大外交》中写道:“19世纪末期,它的议会建立在欧洲第一个男性普遍参政的基础上,国会还是无法控制政府,政府由国王指派,只有国王能解散。首相和国王的关系,比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更亲密……”其中的“它”指
A.英国 | B.法国 | C.德国 | D.俄国 |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A.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 | B.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 |
C.俾斯麦宰相实行“铁血政策” | D.德国推行海外殖民扩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