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教师)与博士弟子(学生),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棱,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唐时官学稳定发展,玄宗“敕天下昙乡贡,举人不由国子及郡、县学者,勿举送”,规定凡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必须经过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的学习。宋朝地方学校一般均有学田,作为学校经费的主要来源,这一制度为后来元、明、清三朝所长期沿用。明洪武八年太祖“诏天下立社学”。《松江府志》记载:“国朝洪武八年三月,奉礼部符,仰府州县每五十家设社学一所,延有学行秀才教训军民子弟,……于是本府两县城市乡村皆设社学。”儿童进入社学,先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然后学习经、史、历、算等知识。同时也须兼读《御制大诰》、明朝律令以及习冠、婚、丧、祭之礼。洪武十五年颁禁例,不准生员参与国家政治,议论朝政得失。
——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中世纪的欧洲,随着城市的发展,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化引发社会对大批专业人员的需求,同时教会也需要补充教职人员,使得培养训练专业人员的教学机构——大学得以兴起,而每所大学都是模仿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和巴黎大学中的一个建立起来的。以波伦亚大学为蓝本的大学,学生们自己组成社团。他们雇佣教师、支付教师薪水,如果教师玩忽职守或教学效果不佳,学生们可以予以罚款或解除其教职。以巴黎大学为样本的大学,学校由教师组成社团管理。它包括四种教职人员:艺术、神学、法律和医学。中世纪大学的经济收入有三种渠道,一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其次是依靠教会的圣俸为生,最后是依靠世俗权力机构发给的薪水,不同的经济来源背后有着不同的责任。学生进入大学后,要花四年时间研究基础文科,即学习拉丁文法和修辞学,掌握逻辑规则。如果通过考试就可获得学士学位。要获得硕士学位,通常要花三四年时间研究教学、自然科学和哲学,还要阅读和评论标准的古典作品,尤其是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学位课程强调抽象分析,若要获得博士学位,则要接受更专门的训练。
——摘编自周谷平、张雁《中国古代太学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古代中国官学教育相比,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世纪西方大学教育的历史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康熙帝说:“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东华录》(清)
材料二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们图谋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时,人们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权利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英)
材料三
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8.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9.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权利法案》(1689年)(英)
请回答:(12分)
(1)概括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观点的不同之处。(4分)
(2)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这一历史时期中、英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4分)
(3)分析中英不同的政治体制给两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不同影响。(4分)
(4)从治理国家的角度来看,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趋势?(1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如图)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缜密者入缮写。后名军机处。地处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近辰、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责是什么?
(2)材料二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一省制?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2007-2008年发生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在几个月之内很快波及世界,已酿成一场世界性金融危机。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4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于9月15日申请破产,由此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有人用"百年一遇的大地震"、"金融飓风"比喻这场危机,无论哪种比喻,目前的这场风暴给人带来的冲击让人联想到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伴随着数以万计的华尔街员工失业,作为世界金融中心的纽约正面临空前的考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动,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斯福为了克服当时的金融危机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4分)
(4)比较材料三、四,从两个时期房贷的区别入手分析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金融危机?(3分)
(5)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今天,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你认为中国应持何种态度? ( 1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包干纪念馆、雕塑《十八颗红手印》与《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
1978年11月24日晚,凤阳县小岗村严俊昌、严宏昌、严立学等18户农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此举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大包干纪念馆
(1)根据材料一,“十八颗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方式的探索历程,几幅图反映了中国实行什么土地政策?《凤阳县粮食产量变化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
图一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图二 今日超市里商品任挑选
(2)材料二 两幅图反映了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的? 发生转变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近三十年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08年秋,《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再次来到小岗村,所见所闻却不禁眼前一亮: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从传统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从城乡二元结构下封闭的旧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大趋势中开放型新农村的小岗村。正是这些新探索、新转变,让小岗村在近两年时间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摆脱了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今天,小岗村一系列新的改革试验,也再次吸引了关心中国农村问题的众多专家学者的目光。他们都不约而同把“中国改革第一村”作为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试图从中寻求破解当今中国“三农”问题的新答案。
——摘自2008年10月07日新京报《安徽小岗村试验土地自愿流转人均增收3000元》
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考察期间发表谈话指出:将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历史事实证明,规模经营有利于农业现代化,也有利于农业与工业等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
(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国再次决定进行新的土地改革?
材料四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4)材料四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措施是什么?与“用冲动的办法相比”,这一举措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
(5)综合上述材料一与材料四,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十二铜表法》: 债务人不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则债权人得以押至家中拘留。
材料二 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总统颁布的命令须由内阁总理副署才能生效。……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请回答:(1)材料一体现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十二铜表法》的历史地位如何?
(2)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原则和美国共和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怎么理解?
(3)材料二、三两部宪法在各自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上有何重要地位?相对于美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大总统行使职权有哪些具体规定?用意是什么?
(4)材料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法制建设又有了怎样的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