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桥飞架中欧——亚欧大陆桥,一头连着中国,一头牵着欧洲。
材料一   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访问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法国总统奥朗德,德国总理默克尔。
(1)中、法、德分别实行怎样的国家管理形式?有人认为,“三个国家实行不同国家管理形式的原因是国体不同。”,请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材料二  中国,欧洲,两者加起来,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经济全球化之力,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势,把双方紧紧相连。其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
3月31日,在长达5个小时里,习近平主席先后同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欧洲议会议长舒尔茨、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会见。习主席表示:“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始终支持一个团结、稳定、繁荣的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欧盟属于什么类型的国际组织?谈谈你对“中国与欧盟关系走向,牵动世界格局”的理解。
材料三  布鲁日在弗拉芒语中的意思是“桥”。2014年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全面阐述中国对欧政策,主题词也是“桥”:
“我这次欧洲之行,就是希望同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为了把中欧关系推向前进,中方需要加深对欧洲的了解,欧方也需要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在欧洲之行不同场合的演讲中,习近平多次说到“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强调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而欣赏、包容、互鉴便是理解的基础。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中欧如何促进双方之间的了解。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联系的多样性 条件性 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议会制和总统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4年我国信息消费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信息消费是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消费形式,正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预计到2015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超过3.2万亿元。信息消费每增加100亿元,将带动GDP增长338亿元。进一步释放我国城乡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将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新着力点。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我国培育和发展信息消费的经济生活依据。
(2)运用经济生活中有关消费的知识,说明应如何进一步释放我国居民的信息消费潜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活动于2014年4月11日至7月10日在中国的40余座城市举行,邀请近1000名艺术家为超过一百万观众献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从电影到戏剧,从舞蹈到音乐,从视觉艺术到新媒体艺术,从文学到面向青少年观众的演出,中法文化之春向中国观众展现了法国艺术与学术上的活力与创新。“中法文化之春”是在中国国内举办的纪念中法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头戏之一。2003年和2005年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之后,“中法文化之春”应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的要求而创办,如今它已成为法国在海外最大的文化节及中国最大的外国文化节。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2014年3月25日至28日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正值中法建交50周年,习主席的访问在中法两国建交50年友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双方合作,成为一个全新的里程碑,将对中法两国在各领域的合作产生持久积极影响。中法关系50年的发展历程,为双方维持特殊友谊、走好共赢道路凝聚了许多有益经验和启迪。同舟共济、面向全球是中法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不懈追求。外媒报道指出,此访旨在与当前处于困境中的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促进“他”所宣传的“双赢”关系。可见,中法之间的合作是互惠互利的。
(1)请运用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说明“2014中法文化之春”文化节活动的意义。
(2)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分析中法之间为何要加强合作。
(3)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角度,就如何推动中法之间的合作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2014年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前三季度国民经济(GDP)运行情况统计:

注:2014年增长预期目标为7.5%。
材料二:2014年我国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态势,但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科学认识新常态,积极适应新常态,着力改革创新,着力转型升级,着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努力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1)结合材料一,指出其蕴含的经济信息,并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实现2014年的经济目标应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从党和政府的角度,分析说明各自在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甲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乙认为,“自然是绝对理念的外化,社会是绝对精神的体现”。
(1)上述材料中的甲和乙分别属于哲学的哪个基本派别?
(2)划分它们的根本标准是什么?
(3)它们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中国倡导建设的“一带一路”,连通了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应对危机、加快调整等方面,沿线国家间存在诸多的共同利益。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加强沿线国家间友好往来和相互了解,缩小各国间经济发展的差距,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发展和共赢。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简析中国倡导建设“一带一路”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