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梦华录》卷四“鱼行”条记载:每日清晨,(汴京)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有生鱼数千担人城。由此,买卖纠纷和生活纠纷不断,开封府特地在门外设尉专门处理“斗竞(纠纷)事”,每逢清明等节日,人流量增加,“斗竞日数百件”,以至负责官吏都无法休假。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时期
A.对城市疏于管理的表现 | B.社会矛盾尖锐的反映 |
C.商业贸易活动活跃的结果 | D.对地方加强控制的体现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 | 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 B. | 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
C. | 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 D. | 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A. | 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
B. | 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
C. | 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
D. |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
清乾隆年间苏州《吴县永禁官吏占用钱江(杭州)会馆碑》记载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该碑文反映出苏杭之间的商贸联系 | B. | 会馆为商人出资建造的地方商业中心 |
C. | 会馆为旅居异乡的同乡商人所组建 | D. | 会馆为同一地域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 |
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 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
B. | 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
C. | 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
D. | 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
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图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④② | C. | ②①④③ | D. | ③②④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