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
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
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
佛山《梁氏家谱》中记载:“明宣德四年,祖庙门前明堂狭隘,又多建铸造炉房,堪舆家言,玄武神前不宜火炎,慧(梁文慧)遂与里人霍佛山浼炉户他迁。”由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
A.居民仍有宗法观念 | B.铸造业兴盛 |
C.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 D.居民重视风水 |
“权耙扫帚扬场掀,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怎样的特点( )
A.自给自足 | B.精耕细作 |
C.男耕女织 | D.家庭经营 |
“春、夏、秋、冬”四个字的甲骨文写法及寓意如图所示,由此我们可以断定( )
A.甲骨文主要记载农业活动 | B.中国原始农业起源于商朝 |
C.商朝时期已有了四季之分 | D.农业活动是文字产生根源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分封制既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也蕴含着以后分裂割据的因素 |
B.郡县制是贵族政治取代官僚政治的标志,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
C.行省制是满洲族的重要政治创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D.隋唐时期地方行政区划始由郡县两级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