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 ( )
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
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
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托马斯·杰斐逊指出:“世界上每一个政府中都有人类弱点的痕迹,都有腐败蜕化的苗子……一个政府如果仅仅是委托给人民的统治者,必然会蜕化变质。”他强调了()
| A.腐败是政府的天性 | B.权力制衡的必要性 |
| C.政府主权归属人民 | D.实行代议制的局限 |
1783~1784年,威廉·小皮特内阁因经济政策遭到下院多数党攻击要求小皮特内阁辞职,小皮特内阁抛弃传统的做法,不仅没有辞职,反而下令解散了下院,重新选举下院。重新选出后的下院多数党支持小皮特内阁,从此形成了内阁也可以解散下院并进行重新选举的制度。这反映了()
| A.传统议会制度的瓦解 |
| B.内阁权力的无所制衡 |
| C.责任内阁制得以完善 |
| D.削弱议会倒阁的权力 |
美国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麦迪逊曾说,《联邦宪法》一些制度性要素主要就是一套“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些具有“地域与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特征的“制度性要素”包括()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②总统行政权与军事权的分权制衡
③联邦政府内部三权间的分权制衡
④设立两院对立法权进行再度分割
| A.①②③ | B.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 |
对下列两幅图的分析不正确的()
| A.古代中华文明属于大河文明,易形成农耕经济 |
| B.古希腊文明则以海洋为依托,有利于商业发展 |
| C.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两文明区域政治体制的不同特点 |
| D.古希腊的地理环境为其形成独立的城邦提供了条件 |
柏拉图评论雅典民主制度说:“……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指公民)就会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到最后像你所知道的,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这表明()
| A.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制度性的危机 |
| B.当时雅典尚无法律来约束公民 |
|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
| D.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