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谷撒地,薯叶黄,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此句反映的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原因是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严重
C.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2008年9月底以来,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股市强震,已让各国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的信心降至历史低点。不过,学者们普遍认为,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的传播途径、影响范围跟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颇为相似,但不会引发经济大萧条。因为人类不会再犯那次大危机中所犯的错误。当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C.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D.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梅隆拉响警笛,胡佛敲起警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冲。”这首流传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美国民谣描绘的是( )

A.华尔街股市暴涨 B.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C.经济危机爆发 D.美国经济繁荣

经济大萧条时期,一位雕塑家说:“如果你放一朵玫瑰花在胡佛手里,它就会枯萎。” “玫瑰花”枯萎的原因是胡佛( )

A.个人能力不足 B.坚持自由放任政策
C.实施国家干预的政策 D.对克服危机灰心绝望

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 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 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