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先秦诸子中有人认为:“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过分),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为此,他得出的结论是

A.“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B.“弱者,道之用”
C.“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都曾到泰山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这表明,帝王泰山封禅的主要用意在于

A.炫耀文治武功 B.祭祀天地神祗
C.神化君主统治 D.报答天地之恩

秦统一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 B.监督监察百官
C.负责地方行政 D.拥有世袭权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墓主人生前任县令史,竹简法条是他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

A.关心民众生活 B.加强专制集权
C.形成立法规范 D.进入法治社会

《史记》记载:“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乎?”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在今山东、河南一带经商,“结驷联骑……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以上材料主要说明

A.有财力的富商能操纵诸侯国的行政大权
B.孔子只是依仗权势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C.孔子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尊重和礼遇
D.商业活动具有传播思想文化的功能

先秦时期,引起“一人跖(踏)来而耕,不过十亩”到“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推广 B.土地私有制确立
C.国家走向统一 D.分封制崩溃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