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图中横坐标表示其阶段特征。其中影响1、2、3、4阶段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变化的共同因素是( ) 
| A.自然经济解体 | B.列强侵略 |
| C.清朝政策的转变 | D.资产阶级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垄断组织的出现,实际上是( )
| A.经济走向全球化 | B.经济区域化的进一步发展 |
| C.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变革 |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
人类文明发展变化经历过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时代,二者比较正确的是( )
文明发展的支柱:前者采集和狩猎,后者工商业
主要生产力:前者人力为主,后者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
政治制度:前者一般是专制统治,后者民主政治逐渐完善
④意识形态:前者人类精神开始觉醒,但宗教迷信仍是主导,后者科学理性日益主宰人类意识形态思维方式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面所示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

①蒸汽机 ②汽车③骡机 ④电灯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 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
| 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 |
| 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 |
| 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 |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
|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