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以来,新疆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几十个民族在天上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材料二:2014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要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开遍天山南北”。
(1)材料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在新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问题上坚持了什么原则?
(3)请写出除新疆自治区以外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中国文明网推出的“好人365”栏目,每天推荐一个好人,有倾情家乡、无私资助贫困学生的“好校长”马刚,放弃优厚待遇、坚守山区35年的“拐杖老师”李祖清,把救援绳索系到别人身上的“好保安”苏士龙……这些不同生活经历、从事不同工作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责任、善良、铸就了“好人”的精神高度和社会价值。小张同学看了相关报道说,只要用心奉献,孜孜以求,做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事,每个人都可以做好人。小李同学认为,做好人就是管好自己的事,就是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呢?并请说明理由。
2014年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中华传统经典诵读大赛,学生参与踊跃,热情高涨。同时,上海市组织各方专家编写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系列教材也已正式推出,供小学一年级使用的第一册教材近期在学生中试验使用。学校将通过分年段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领略中华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积淀人文底蕴,营造书香校园。
请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参加中华传统经典诵读活动对青少年成长有什么积极意义?
(2)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广大留学生说:“自觉使个人成功的果实结在爱国主义这棵常青树上。”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4年10月17日,是国家首个“扶贫日”。习近平指出:“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剩下短短六七年时间,但我国仍有8000多万贫困人口,时限紧、任务急,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材料二:团中央、教育部、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于1998年开始,组建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团,缓解中西部贫困地区教师、医生、农技人员等方面人才缺乏的困难,促进当地教育、医疗、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青年志愿者在服务的同时,努力传播现代观念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转变落后的思想观念也起到了文明使者的作用。
(1)写出2020年建设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的要求?
(2)据统计上海志愿服务已有注册志愿者160多万人,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300多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91个,社区志愿服务中心198个。请你例举一个志愿者组织,并简要说说它的主要作用。
(3)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志愿者,你认为必须具备什么条件?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会盘点内容体现了哪些战略 ?从新登记的众多市场主体数量来看,国家对于个人创业所持的政策如何?
(2)我们党勾勒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格局,落实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共建一带一路、成立亚投行等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请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作答,不少于4点,共4分)
(3)中国的大国崛起会走怎样的独特的道路及它所基于的国情。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如何趟出一条新路。
材料一:我国快速而神奇的发展进程,带来经济发展奇迹,也带来六千万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父母之痛,是教师之痛,也是我们的时代之痛。
农村留守儿童数据调查 |
||||
有辍学的愿望最终复学的 |
受到意外伤害、不法侵害的 |
觉得受歧视、被遗弃的 |
隔代教育、不愿与父母交流的 |
犯罪儿童占青少年违法犯罪比例 |
11.1% |
7.4% |
22.5% |
86.5% |
20% |
材料二: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拉开了建设法治中国的宏大序幕。《决定》强调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依照宪法治理国家、依照宪法执政。提出了“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等新的举措。
(1)材料反映出留守儿童的哪些权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主要是因为什么缺失造成的?
(2)阅读两则材料后,李步青同学认为:建设法治中国,首先就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请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评析李步青同学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