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所作。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更名为弟子规,以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对待《弟子规》的正确态度是
A.承袭规范,弘扬传统 | B.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
C.批判继承,借古鉴今 | D.立足经典,治国化民 |
内地很多地方政府提出要大力开发当地的文化遗产,对此,有学者表示,“开发”是个野蛮的词,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没有一个对自己的文化遗产使用“开发”一词,联合国用的是“利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用的是“活化”。“开发”与“活化”文化遗产的区别在于()
①“开发”偏重于经济效益,“活化”重视文化的传承
②“开发”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活化”割裂了二者的联系
③“开发”是虚无的,“活化”是复古的
④“开发”可能破坏文化遗产,“活化”有助于在继承中发展
A.①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是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廉洁文化是中华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④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②③ |
有关调查显示,在中秋节节日祝福的表达方式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于榜首。随着先进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发生着变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于便捷、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是大众传媒
④手机取代了旧媒体,更新了信息传播的方式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图中汇集“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将瓷娃娃、剪纸、中国结、水墨画等中国元素注入其中,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这些公益广告宣传()
A.体现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
B.坚持了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C.实现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 |
D.显示了文化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