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最恰当的概括是
A.帝国的繁盛 | B.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 |
C.近代的曙光 | D.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
(广西来宾卷)(2015·广西来宾)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A.上海轮船招商局 | B.汉阳铁厂 |
C.鞍山钢铁公司 | D.江南制造总局 |
A.鸦片战争期间 | B.19世纪七八十年代 |
C.20世纪初期 | D.抗日战争时期 |
(浙江绍兴卷)1882年,李鸿章准备派人“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希望)稍分洋商之利。”由此可见( )
A.洋务运动注重学习西方技术 |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
C.维新变法运动正式拉开序幕 |
D.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双方最终于4月17日签署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屈辱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之后,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纷纷在中国投资办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个“条约”是()
A.《瑷珲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 B.《北京条约》 |
C.《马关条约》 | D.《辛丑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