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
(2)材料二、三表明,日本一直不曾放弃对中国的侵略。请写出中国古代史上率军在台州九战九捷的抗倭英雄的名字。
(3)材料三中的条约是在哪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结合以上的史料,说说你的感悟。

科目 历史   题型 问答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科索沃战争 中日建交 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革命所指的是哪场革命?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

19世纪时,英国成为当时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为世界其他地方提供了范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英国开创了一个新的文明。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就,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政体……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样夸大也不为过。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革命横扫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 —— 恩格斯
(1)材料一中哪一法律文件的通过为英国“全新政体”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材料二中“蒸汽机”的改进者是谁?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使哪一新交通工具应运而生?
材料三中“比较平静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革命”具体指什么?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谈谈近代英国迅速崛起的历史对当今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指哪次革命?“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该国确立了怎样的政体?
(2)材料二中涉及的“母邦”指的是什么?“兵戎相见”又指什么?(3分)
(3)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出现在哪个国家?
(4)上述材料反映了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

阅读以下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是谁的代表作?该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哪一思潮?
(2)图二是15至16世纪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该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的演变产生了什么影响?
图二所示历史事件同时为列强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那么图三所反映的是近代西欧列强从事的哪一罪恶的殖民掠夺活动?
三幅图对人类历史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下面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A和B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AB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