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经常根据本国国情需要以及世界形势变化而相应地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蕞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材料二: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第33卷
材料四:“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由此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推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美国的经济有何影响?
(3)面对材料三中的“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模式?这一探索和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共同特点?
(4)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这些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任答一方面即可)习近平4月28日考察新疆时说:“办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说到做到,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对于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的民生建设的举措,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
材料一:至恭亲王奕訢等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材料二:三权分立,然后政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义和团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挑铁路,把线砍,旋再破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切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升庆平。
──《拳匪纪实》
材料四: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以期建立中华共和国。
──邹容《革命军》(注:邹容,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杰出人物,代表作《革命军》。)
(1)上述材料一、二、四分别出自哪些政治派别的观点?他们分别领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四的救国方式及政治目标有何不同?
(3)在对待西学问题上,材料一、二有何异同?
法国和德国是欧洲两个重要国家,两国的历史及两国关系耐人寻味。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两国历史上曾产生过影响整个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伟大思想理论成果。指出这两种理论成果是什么?并分别列举一位代表人物
(2)思想运动推动政治运动的进步和发展,试各举一例在这两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下的政治运动。
(3)法德关系对欧洲大陆政局影响深远。请举出两国在一战前所参加的对立的军事政治组织的名称以及对当时世界形势的影响。
共产党和国民党作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的命运影响最大的两个政党,两党关系分分合合。请结合下列不同主题的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上的合作】
材料一: 1924年,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所以政府必特别谨慎,以临此大事,全国国民必须严肃沉着,准备自卫。在此安危绝续之交,唯赖举国一致,服从纪律,严守秩序。希望各位回到各地,将此意转于社会,俾咸能明了局势,效忠国家,这是兄弟所恳切期望的。
——节选自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最后关头”演说
(1)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哪些具体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其破裂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在此安危绝续之交”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 “举国一致”实现后,国共两党建立起抗日组织的名称叫什么?
【历史上的对峙】
材料三: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的同志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摔在地上,可他没有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3)面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针锋相对,举行武装起义,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事件?有何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中正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卢沟桥!卢沟桥! 男儿坟墓在此桥! 豺狼入室露牙爪,南北堕突真逍遥; 快快拼起民族命,最后胜利是吾曹! 卢沟桥!卢沟桥! 立功报国在此桥!
——节选《卢沟桥歌》
请回答:(1)材料一是在哪一事件后发布的命令?反映了什么政策?导致什么后果?
(2)据材料二指出张学良因此发动了什么事件?该事件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事件?与材料一相比,国民政府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世界各文明经历了一个由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不断联系融合的过程。其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探究活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1分)在此事件中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2)据材料二,“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造成非洲贫穷、落后的罪恶行径是什么?
(3)据材料三,推动“机器大工业”普及的发明是什么?这次“产业革命”后,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4)材料四中“这一时期”到来的主要标志是什么?除材料中的交通工具外,“这一时期”还有哪一交通工具的出现“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
(5)据材料五,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不断扩大与哪一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伴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6)综合以上五则材料,请归纳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全球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因素有哪些?(至少举出两点,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