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国经常根据本国国情需要以及世界形势变化而相应地调整经济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嘉庆皇帝的上谕说:“天朝富有四海,岂需蕞尔小国些微货物哉?”
材料二:所谓“新”,指的是(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本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材料三: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
——《列宁全集》第33卷
材料四:“一·五”计划时期,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直到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由此采取了什么政策。该政策的推行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2)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新”指的是美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这一事件对美国的经济有何影响?
(3)面对材料三中的“在经济战线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列宁探索了怎样的现代化新模式?这一探索和中国改革开放有何共同特点?
(4)中、美、苏三国在应对经济困局时满足民众“物质愿望”的这些改革的相同点是什么?(任答一方面即可)习近平4月28日考察新疆时说:“办民生实事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说到做到,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对于新时期以来党和政府的民生建设的举措,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
京师同文馆 |
186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兵工厂 |
安庆军械所 |
1861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交通企业 |
轮船招商局 |
1872年 |
中国第一个近代钢铁工业 |
汉阳铁厂 |
1890年 |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三:“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这多个“第一”是发生在什么事件期间?材料一中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近代工业是哪些?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是哪个规定?
(3)材料三体现了该人物什么优秀的精神品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南京条约》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哪个条款使中国海关失去了保护中国经济的作用?
(2)材料二条约的签订跟哪场战争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与《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最大的危害体现在哪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个条约签订时的场景?请指出该条约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4)综上所述,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爱国志士,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救国方案?
在中国近代社会中,老百姓使用的东西有不少带有“洋”字。如洋油——点灯用的煤油;洋钉——钉木板用的铁钉;洋伞——外国制造的布伞……
请回答:
(1)为什么会出现“洋货”泛滥的现象?
。
(2)下侧物品在当时的名称是。
中华火柴公司的这种火柴盒,虽然外观粗糙,但特色鲜明,它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
(3)中华火柴公司为什么要在火柴盒上印上“提倡国货、挽回权利”等汉字?
。
中华火柴公司成立后,中华火柴畅销中国半壁江山,打破了外国火柴一统中国的局面,赢得了“火柴大王”的美称。当时有人戏称:中华火柴公司缚住了“凤凰”(瑞典火柴的品牌)的翅膀,捆住了“猴子”(日本火柴的品牌)的四脚。
(4)依据材料,说一说中华火柴公司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做出的贡献。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结果如何?
事件:。
结果:。
(2)国共两党曾经进行了两次合作为中华民族带来福祉,是哪两次合作?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
第一次:。结果:。
第二次:。结果:。
(3)材料二反映的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的历史事件,比较两则材料反映事件的历史背景,说说国共两党关系有何变化。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以天演为体,其用有二:曰物竞,曰天择。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著。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物争焉而独存。
——《……》
材料三:(进化论的介绍与传播犹如)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年轻人的心和血。
——胡适
请回答:
(1)材料一是什么书?作者是谁?
。。
(2)请指出材料二的出处,然后概括这段文字的主旨词语。
出处:。
主旨词语:。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两部著作(译著)诞生的共同背景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进化论传入中国的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