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各句中表述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本届巴西世界杯将在192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电视转播,预计观众人数大约32亿人左右。 |
B.能否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使他们走向美好生活的关键。 |
C.湖南衡阳一军械仓库发生爆炸事故,17名官兵遇难,网民希望有关部门能彻查原因,杜绝此类事故不再发生。 |
D.一位双腿瘫痪的残疾少年,通过脑电波控制的机器外骨骼,踢出本届世界杯第一脚球,这成为开幕式最令人感动的瞬间。 |
摘不掉的眼镜
方冠晴
1938年,日本兵攻占了黄梅县城,四处抓人当劳工修筑炮楼
一次,鬼子又抓来十多个人,其中,有两个教书的先生,一个姓何,一个姓方,两个人都是近视,戴着眼镜何老师大约三十来岁,身体稍微强壮一些,而那个方老师,则五十好几,斯文,瘦弱
这两个老师被抓来的第一天,就没能完成鬼子规定的任务,只能接受鬼子的惩罚
鬼子让没能完成任务的人站成一排,然后,挨个儿抽他们的耳光,抽得大家鼻青脸肿抽到队伍的后面,就是两个戴眼镜的老师那个日本兵冲何老师吼:“眼镜,摘下!”何老师只得摘掉了眼镜,日本兵照何老师的脸上“啪啪啪”抽了三个耳光,然后来到方老师的面前,照样下达命令:“眼镜,摘下!”方老师昂着头,腰板挺得笔直,一动没动日本兵只得再次吼叫:“你的,眼镜,摘下!”方老师不屑地看着日本兵,问:“你让我摘下眼镜给你打,我就摘下眼镜给你打吗?你以为我这样犯贱?”他的语气惹恼了鬼子,鬼子对他拳打脚踢,将他打得趴在地上。
鬼子走后,劳工们都围了上来,何老师赶紧来搀扶方老师,方老师却一掌将他的手推开了,冷冷道:“你不配扶我!鬼子没有人性,他让你摘掉眼镜好让他抽耳光,你就真的照办,这跟他要打你的脸你就将脸送上去有什么区别?你难道就没有一点点做人的尊严,做人的骨气?”
何老师低下了头,所有的劳工都低下了头。
第二天傍晚,鬼子再次惩罚那些劳工鬼子第一个就来找方老师
鬼子仍要方老师自己动手摘下眼镜,方老师岿然不动,鬼子便用刺刀顶在方老师的胸口上,命令方老师摘下眼镜,每命令一声,刺刀就往前推进一点刺刀扎进了肉里,一点一点往方老师的胸膛刺进,血,顺着胸口往下淌,鬼子仍在高声叫嚣:“想活命,就摘下眼镜!”方老师咬着牙,傲视着鬼子,就是不抬手摘眼镜。
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
鬼子举着血淋淋的刺刀,来到何老师面前,命令何老师摘下眼镜,何老师咬了咬牙,发出一声吼:“你真以为我是孬种!”就扑了上去,一把抓住了鬼子的枪,与鬼子扭打起来。
方老师的死,给了所有劳工以震撼,现在又见何老师动了手,大家激昂起来,一拥而上,与鬼子们拼了结果,六个鬼子都被愤怒的百姓打死了。
虽说城里的鬼子闻讯赶了出来,虽说百姓们也有死伤,但大多数人保住了生命,成功逃了出来
是方老师不摘眼镜的微小举动,唤醒了人们的尊严和勇气,让这些微弱的人们强大了起来,奋起抗争,改变了命运。
摘不掉的眼镜,就是摘不掉的尊严,是一种气节,也是一种气概一个人,会因为尊严而高贵,一个民族,会因为尊严而强大。(选自:2011年第2期《时文精粹》)理解标题“摘不掉的眼镜”的含义
“刺刀终于从后背穿出,方老师倒下了,但,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方老师被敌人残害致死了但是,作者没有写“死”,而是说“倒下了”,还加上“眼镜,仍戴在他的脸上”,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儿呢?
画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本文多处个对比手法,请任选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联系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
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
①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护生活
A.②①④③ | B.①④③② | C.②④③① | D.③②④①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张骞出使西域本为贯彻汉武帝联合大月氏抗击匈奴的战略。 |
B.我家花台上放着白玉兰、玫瑰两盆花卉。 |
C.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D.他那崇高的品德,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
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从没有见过老师发过这么大的火,教室里一片静默,同学们大气不敢喘一口。 |
B.这次没有能够当选上班长,他的神情显得很沮丧。 |
C.学习遭到困难时,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
D.自己犯了错误,还要讳疾忌医,什么时候才能有进步? |
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出自鲁迅先生的小说集《朝花夕拾》,文章写景精彩,结构鲜明,充满着童真童趣。 |
B.《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采用插叙手法,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又回忆往事,使文章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
C.《最后一课》以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题目,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
D.普希金是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写于诗人被流放的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