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
长成一棵树   
厉勇
①世间有树,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地球,因为有树,变得适宜居住。人类,因为有了树,诗意地栖居才成为可能。我常常觉得,这个世界甚至可以没有人,但不能没有树。
②树,以挺拔的站姿坚守脚下的土地,它的根在地底下匍匐蜿蜒。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树的根也许密如细发,但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让树得以在坚硬的泥土里进行着生命的运动,从而扎根生长。
③树,以仰望的姿态朝天空发出邀请。枝枝杈杈是树的臂膀,片片绿叶是树的语言。树,站着会生长。过不了几年,便拥有自己的树冠。一团绿色的火焰在大地上燃烧,随着岁月更迭,时光变迁,树不仅没有变老,反而让自己的生命更加蓬勃昂扬。大树参天,遮天蔽日,树为脚下的土地撑起一片荫凉,为在树上栖息的鸟、虫子、蚂蚁、松鼠等阻挡风雨。
与树相望,我总觉得树是可以亲近的。树洞里埋藏了人类的秘密,树阴下有人们活动的身影。树的绿色能让我们绝望的眼睛看到希望,至少也能让疲倦的眼睛得以休息。细心的人总能发现,每个季节甚至每一天,树的绿色都不相同。春天是草绿、浅绿,夏天是明亮的绿、浓厚的绿,秋天是深沉的绿。
⑤村口有大树。古老的村庄,因为有了大树的守候,才有了灵气。有它们陪伴的岁月,村子宁静而安详,村子里的生活如桃花源一般神秘而美好。老家村口不仅有参天的香榧树,还有巨大的香樟树、松树,人们从那里远远走过,就能闻到树的香味。松树村头村尾各有一棵,村头的那棵村里人说树冠长得像龙,村尾的那棵却是笔直向上生长。村里人相信,这些大树都是有灵性的,它们的命运也就是村子的命运。
⑥无论走到哪里,我都能闻到村口大树的香味。那是家乡的香味。是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希望,这些村口的大树都能站立在村口。只要我们一走近,就像是见到了熟人,分别久了,便会热泪盈眶。村口的大树,人世间的村庄有了你才像个村庄啊!
⑦寺庙有古树。寺庙里的古树散发着佛光,抬起头,所见的是清荫下,信仰的天空。在天台的国清寺,一口古井旁,挺立着沧桑古树。我们一行人经过时,有眼尖的人忍不住惊喜地叫了一声“快看,树上有松鼠。”循着他指的方向,我们果然看到了在树叶间跳动的松鼠,树叶的绿光此刻明亮无比,似乎能划过我们的神经。呵,这松鼠一定是把古树当成了自己的家园、乐园。
⑧而在普陀的普济禅寺,香道两旁都是硕大古老的树。在去西天的半山腰,走进一个小小的岔道,便望见一小片森林。靠近一看,竟然只是一棵树。这是一棵九百多年的古樟。主干生支干,支干生枝丫,密密层层,各事其主。所有的树干斜向天空,广达数亩。有一棵树上还挂着一块牌子:“心迷就会苦,心悟就自在。”
⑨树上有生灵,一棵树就是一个世界。有一年冬天,我从窗口望出去,总能望见菜园里的一棵常绿树。每到下午,就有一群鸟雀狂飞乱舞。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一棵鸟树。”鸟儿因为有了树的庇护,甘心情愿做树的花朵。
⑩树,也许比动物还有灵性。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请简要概括“树”的外观形态。
第④段中划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阅读文章第⑤~⑧段,在下面空白处填写合适的内容。
一棵树就是一座村庄,一棵树就是        ,一棵树就是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想它一定是积聚了树全部的力量。树的根也许密如细发,但一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这让树得以在坚硬的泥土里进行着生命的运动,从而扎根生长。
作者取题为“长成一棵树”,你是怎样理解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
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琦君的《母亲的金手表》,完成后面小题。(共18分)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④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阅读2-6段,填写下表。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我献上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文章③④两段写到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女都流泪了。请分析她们流泪时心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
(1)请说出你对第⑩段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
(2)请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
文章第⑨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快递
梅子涵
①现在都喜欢快递。一封不重要的信,一份有点重要的合同,一包盼望读到的书,一盒扬州包子,一袋山西枣子,都会快递而来,弄得门铃不断,喜气洋洋,很像成功人士。我不但有快递,而且几乎天天有,有时一天多到五六个,喜气洋洋得有点手忙脚乱。
②有一天我在书房看着书睡着了,没听到门铃声,没听到送快递打我的手机,当时手机设置为会议状态。不过当电话再次打来时,我醒了。“你在家吗?”声音很恼怒。“我在啊。”“你看看我打了多少个电话给你!我打到现在没有停过!”很恼火的声音在喊。“你是谁啊?”“快递!”他都是喊的。“对不起,对不起!我刚才睡着了,没听见。”“你们上海人都不接电话的!”“上海人都不接电话?刚才是没有听见。”“你不要说了,你现在下来!”他大喊着,声音非常响,已经无礼得“不成体统”,任何一个收快递的人听见都不可能按得住性子了。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我飞快地下楼。我要去问问他想干什么,他这是在送快递还是准备拼命?二楼、一楼,我飞快地走,我极力地压制自己的怒火,不让它蹿成歇斯底里。二楼、一楼,我走得快,结果火竟然也被我压得快,散得快,等我开了大门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火了。从三楼到一楼的过程,我把自己锤炼了一次。我不想吵架,没有意思,歇斯底里会不成体统。但是那个大喊的声音想吵,他站在门口,他的脸上只有火!“你好,”我说,“很对不起,我睡着了,没有听见。如果听见我怎么会不接?”我还说了别的话,表达歉意,也想表达友好。可是他的气不消。最后,当他把一包书递给我,把签收单扔给我,喊叫着对我说“你签名”的时候,我锤炼了的克制又一次被粉碎,火“腾”地重新蹿上来!“我不会签的!”我大叫。“你打电话给你们老板,让他和我说话!”我大叫。我也歇斯底里了,锤炼的成果很容易被扔弃,我歇斯底里的时候哪里像个教授!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
③他说他不要签收单了,跳上助动车开了就走。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我站在门口大口喘气,整个上午乃至整个下午的日子,仿佛都已毁坏。我没有回到房里,而是去追那团烈火了。我像一团烈火似的去追他,我自以为是地要让他向我道教。我心里的怒火就像是脚底的轮子,可笑极了。我们的小区很大,可是我竟然追到了他。他已经到了另外一家的门口,他的助动车停在樟树下,他正在和这一家的女主人吵架。我幸灾乐祸地说:“你看你,刚才和我吵,跑到这儿又吵,你很喜欢吵架?”他没有理我,有些沮丧地回到助动车前,上了车。他也许也在懊悔:我怎么又吵了。
④这时,我看到他的头上有好多的汗。他被晒得很黑,其实他大概只有二十出头的年龄。二十出头的时候,我正在一个农场当知青,也被晒得很黑。那时,我不能再读书,他现在也读不了书,干着这样一份按人家门铃,打别人手机,可是别人却可能没有听见的职业。我用手擦擦他额头上的汗,说:“你热吗?”怎么会不热?他没有避开我的手,猛然流泪了,大滴地落下来。我突然觉得,自己像一个父亲在抚摸孩子。他的年龄应该比我女儿还小些,是应该叫她姐姐的。女儿正在法国读书,而他呢,骑着助动车,把一包我喜欢的文学书给我送来。我有些难受起来。我摸摸他握着车把的手,说:“我刚才态度不好,谢谢你为我送快递。你一个人在外面工作,要照顾好自己,让父母放心。上海人都很感激你们的!”这么说着,我也流泪了,觉得温暖。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
⑤这个上午没有被毁掉,被我们挽救了。他离开的时候说:“我走了。”我说:“你骑得慢一点。”我们竟然有些像亲人告别。后来,他又来过一次。他有点害羞地站在门外,我说:“是你啊,你好吗?”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他。我很想他再来为我送快递,我会说:“是你啊,你好吗?”
根据语境,分别用三个词语形容下面两句话中的“样子”。
(1)第②段最后一句“只要歇斯底里,那么人人就都会是一个样子”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2)第④段最后一句“心里涌满了情感和爱的时候,人人也都会是一个样子”又是怎样的一个“样子”?
下面两句话,都写出了人物心中的“火”,但写法有所不同。请根据句子后面的提示加以赏析。
(1)我的火“腾”地蹿上来,那蹿上来的声音也几乎听得见。(从词语角度)
(2)他就像一团烈火,是滚着离开的。(从修辞角度)
第(1)句:
第(2)句:
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连贯的话,具体表现文中画线处小伙子内心的懊悔。(60字左右,4分)
读完本文,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共12分)
“不假思索”的肌肉记忆
①我们都知道记忆的功能是由大脑完成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当人们需要记忆一些必须由身体参与的技能和运动时,除了通过大脑进行记忆之外,肌肉自身也会自觉启动记忆功能。
②肌肉记忆虽然听起来很陌生,但在生活中却相当常见。用筷子、骑自行车、跳舞、做体操、演奏乐器等等,无一不需要肌肉记忆的配合。就拿弹钢琴来说,有时候一首曲子弹到一半,突然想不起后面的谱子了,这时候无论你怎么绞尽脑汁地回忆,都没有任何进展。但是,如果你能从头开始,再弹一遍曲子,很可能到卡壳的地方就自然而然地顺下去了,这就是你身体的肌肉记忆在起作用。
③再比如打羽毛球,所有人都可以用大脑记住一系列规则和技巧,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可能和林丹打得一样好吗?
④林丹之所以成为“超级丹”,不是因为他脑子里羽毛球理论记得比任何人都熟,而是因为他的肌肉在大量的练习中熟记了各种球的应对模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动给出反应。其实不难理解,当外界刺激出现时,如果完全要靠大脑支配身体肌肉,需要的时间较长,而肌肉依靠自身的记忆支配身体就要快得多了。如果你恶作剧突然偷袭一位武木高手,即使这位高手是你的亲人,你也千万不要以为他会对你手下留情,因为身体的反应绝对要快过大脑,当他后悔时,你可能已经被打残了。“不假思索”就是肌肉记忆的真实写照。
⑤事实上,肌肉记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和普通记忆一样,也起源于大脑。当我们的身体学习某种新的技能时,大脑就会激活身体上所有需要配合的运动单元来帮助我们完成一系列的动作。
⑥一旦我们的肌肉纤维从大脑处获得了移动的信号,它们便会开始反馈信息。当我们做出某种动作时,肌肉、肌腱以及关节中的“传感器”便会持续不断地将身体当前的空间位置反馈到我们的中央神经系统当中,以便肌肉得到下一步行动的信息。
⑦这一过程是从大脑到肌肉的一个持续不停的反馈循环,久而久之,我们的大脑会创建一条穿过中央神经系统的路径,从此,肌肉的动作也就不再需要一次次通过大脑的指示,而是可以自动进行了。这些一次次经过的路径也就变成了所谓的肌肉记忆。
⑧从肌肉记忆的原理中我们不难看出,想要构建肌肉记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动作重复的数量。在刚开始学习某种技能或运动项目时,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大脑来控制身体协调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大脑和肌肉反馈循环之后,才能构建出便捷的路径,形成肌内记忆。
⑨肌肉记忆有个特点,那就是形成以后便很难忘记了,即使我们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重复那些动作,肌肉记忆也会潜藏在我们的身体中,一旦需要使用就会被再次激活,其效率远比新学者的效率高得多。比如,专业的运动员即使中断训练长达20年,当其再次重新训练时,所需要的时间也比那些新手要短至少40%。
⑩一般来说,记忆花费的时间长,遗忘所需要的时间也就越长,而肌肉记忆是在长期的重复练习中形成的,因此遗忘得慢也是理所当然喽。
(作者:李苗苗。有删改)
肌肉记忆为什么可以“不假思索”?
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下面这段文字介绍了一种利用肌肉记忆原理发明的新技术。如果你想用它为上文锦上添花,你会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部分还是结尾部分?为什么?
美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名叫“移动音乐触觉”的技术,你只需要戴上一款特殊的无指手套,把手放在琴键上,这副手套通过蓝牙与-台笔记本或是手机连接,科学家设计的计算机程序会将音符转换成震动,并刺激手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上敲击琴键。而在这期间,你完全可以背英语单词或者看部新上映的电影。实验证明,这期间背诵单词的效率与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区别。
你和小明一起去游泳,他虽然学过,但已经好几年没下过水了,有些犹豫。请你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鼓励他大胆游泳。

阅读《一路蔷薇》,回答文后题目。
(1)那是一个心情极坏的春日下午,我靠在门前柳树下,无奈地折着柳枝,地上已是一片狼藉的柳叶。
(2)邻家那个男孩向我走来:“走,带你去看一处美景,不太远,但保证你没去过。”看他满脸真诚,我决定和他去。
(3)离开家门口,他带我转弯抹角在楼群里穿插,这条路径我的确没走过,“曲径通幽处”,这幽处不知道是怎样的情景。走了一会,已经走出工房区,前面该是一片农村的平房了吧。
(4)“快到了!”男孩说。
(5)转过一道墙,蓦地,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6)那是两排平房院落夹着的一条长路,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看不到一点院墙,那院墙竟被厚厚的重重叠叠的繁花覆盖,原来此时正是蔷薇盛开的季节啊!没有“无力蔷薇卧晓枝”的缠绵,那白的、淡粉的、深粉的核桃大的蔷薇花却不是零零星星一朵朵,而是精神抖擞地堆成团团簇簇,花之外,绿叶倒成了点缀。繁茂的蔷薇堆成了农家小院的院墙,同时也堆出了这条匠心独运的繁花之路,放眼望去,路仿佛没有尽头,满是粉色、白色,扑鼻的是淡淡的幽香。置身小路,周身被鲜花簇拥着,我踏踏实实地在路中央走着,仿佛连脚下也是软软的尽是蔷薇了。
(7)“这条路长吗?”我望着似无尽头的小路问。
(8)“不长也不短,它的长度刚好能改变你的心情。”男孩自信地说。
(9)走了一会儿,他忽然说:“你知道吧?其实你笑起来的样子很美!”这时我才意识到心头的阴霾尽去,代之而来的是阳光下盛开的蔷薇花般的亮丽与欢愉的心情。他说实际上前面一转弯路就到头了。不过我想我此时的心情不会随着蔷薇的消失而变糟,那一路蔷薇啊!
(10)“噢,真想不到,原来离我不远还有这么一处美景,怎么从未发现?”我依然灿烂地笑着说。
(11)“其实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你终日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当然不会发现你生活圈子之外的世界!”他意味深长得像个哲人。
(12)是啊,“在你生活之外总有一处独特的风景”,也许就在你身边,她是如此美丽、宜人,或许是生活的脚步太匆匆,或许是生活的圈子太狭小,你不曾留意她,所以当你不如意时,不妨试着打开封闭的心窗,走出封闭的生活,放慢生活的脚步,去走一走、看一看,就会发现,原来在你不远的地方,正有一处你从未涉足的风景,她会带给你另一种心情,如我们一路蔷薇
(13)噢,那一路芳香的蔷薇……
本文以“一路蔷薇”为题,文中也多次写到“一路蔷薇”,其作用是什么?
文中“一路蔷薇”的出现使“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这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六段中划线句的作用(3分)
请结合你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