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自2000年以来,我国每年都会召开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重奖科技人员。国家科学技术奖设立以来,已有24位获奖人登上了科技界的最高领奖台。
材料二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向获得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颁奖。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两位获奖者是哪两位?
(2)2013年获奖的两位科学家,和历年来获奖的科学家一样,在他们的身上都具备一些优秀的品质,请写出几个来?(至少3个,2分)
(3)国家重奖科技人员说明了什么?(三方面,6分)
(4)我国科技发展方面跃居世界先进行列的领域主要有哪几个?(至少两个,2分)“我们的路还很远”指什么?
解决好人口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关系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单独二胎"政策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状况图
(1)观察图7,说说我国出台"单独二胎"政策的客观依据。
材料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8930人,高中文化程度14032人。文盲率4.08%,流动人口增长81.03%。我国人口素质依然不高,流动人口在增加……要解决我国人口问题,需要提高人口素质……
(2)依据材料二,运用人口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措施的认识。
材料三: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3)联系材料三,从人口对资源、环境、发展的影响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确性。
材料一:下面几则信息来源于近期的《义乌商报》。
信息1:2014年4月10日,义乌市人民政府参与承办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电子商务工商联盟论坛在义乌市隆重举行。
信息2:截至2013年底,义乌常住人口突破200万,其中外来人口130多万。目前义乌市政府正积极推行"外来人口本地化"政策。
材料二:在传统发展模式急需转型的关键时刻,义乌市政府出台了"义乌英才"计划,面向全球引进培育国家级、省部级重点领军人才;同时为解决企业"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对外来建设者开展长期的、免费的技能培训。政府的举措让我们看到了义乌更加美好的明天。
材料三:义乌市政府向2013年、2014年毕业的1000余名义乌籍重点高校大学生发出了 "双创计划"公开信,号召他们回义乌创业创新。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中的信息分别体现出义乌人民具有怎样的精神?
(2)材料二中的举措说明义乌市政府贯彻了国家的哪些战略?这些举措将对义乌的经济建设起什么积极作用?
(3)作为2014年的初中毕业生,当你看到"双创计划"的公开信时,你有什么感想?
2014年春,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开展"家风是什么"采访活动,引发了人们对家风内涵的进一步讨论思考。欣赏漫画,回答问题。(1)你家的家风是什么?你觉得家长应该以怎样的思想品行和方法教育子女?(2分)
(2)漫画蕴含着丰富的涵义。结合漫画,从不同角度说说要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自觉做好哪些方面的事情?
(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你认为开展家风问题的讨论有什么现实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成就举世瞩目.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我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
【回首改革成果】
(1)图10、图11中的数据变化分别说明了什么?
【破解改革难题】
(1)根据表1和链接内容,分析我国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的必要性.
【描绘改革蓝图】
全面深化改革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事业.在未来的日子里,更艰巨的任务要求我们去担当,更宏伟的目标召唤我们去实现.我们定会一步步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2)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我们要实现怎样的宏伟目标?
"微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手机微信成为大众交流的平台.下面是八年级小陈同学微信朋友圈的部分内容:
"微生活"--今天我没去上课,躲在宿舍里玩游戏,结果被班主任"逮住",真郁闷!玩玩而已嘛,有什么大不了的……
(1)从法律的角度指出小陈的言行为什么是错误的。
"微调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网购商品在七天内可无理由退货.但据一项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规定期限内无理由退货遭到商家拒绝后,只有37.53%的人选择维权,其余的62.47%选择沉默.
(2)该调查数据说明了什么?消费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维权?(写出两种即可)
"微新闻"--今年4月,段某因捡到一张写有密码的信用卡,将卡中的16500元取走,结果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听到这个结果时,段某后悔不迭,他说:"我真不知道后果会这么严重……"
(3)段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他的经历对人们有何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