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池塘编号 |
捕食者数量/只 |
蝌蚪存活率/% |
||
甲 |
乙 |
丙 |
||
1 |
0 |
87 |
7 |
40 |
2 |
2 |
58 |
30 |
25 |
3 |
4 |
42 |
32 |
11 |
4 |
8 |
20 |
37 |
10 |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甲乙丙三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B.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C.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增加
D.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不受捕食者影响
下列物质或结构具有特异性的有
①抗原 ②限制性内切酶 ③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⑤细菌菌落 ⑥转运RNA ⑦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
A.①②④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⑦ | C.①②④⑤⑥⑦ | D.①②③④⑤⑥ |
果园中同时种有许多不同品种的桃树,开花时蜜蜂相互传粉,但不同的果树年年照样结各自口味的果实,不会因互相传粉而改变口味。这是因为
A.只传粉而没有受精 | B.传粉受精但没有改变种子的基因型 |
C.桃子雌蕊不接受其他品种的花粉 | D.传粉受精并不改变果肉细胞的基因型 |
下列比值不是1∶2的是
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和生成CO2的摩尔数之比 |
B.家兔体内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之比 |
C.一定浓度秋水仙素处理前后,西![]() |
D.玉米胚珠中的卵细胞数和极核数之比 |
秋海棠的叶落入潮湿的土壤后,可发育成完整的幼苗,这一过程不涉及
A.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
B.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调节 |
C.DNA的复制表达 |
D.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
下列有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叙述
①无性生殖是不产生生殖细胞、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②无性生殖产生的新个体所含有的遗传物质与母体相同,因而新个体是不可能产生变异的
③进行有性生殖的个体才能进行减数分裂,能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不可能进行减数分裂
④嫁接能够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但是收获果实的年限比种子繁殖长
A.都正确 | B.有两项正确 |
C.有一项正确 | D.都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