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市某中学九(1)班的小明同学在时政播报中讲了这样一则新闻:2013年12月14日晚,嫦娥三号探测器在月球表面预选着陆区域成功着陆,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后,世界上第三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12月15日,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顺利互拍,五星红旗亮相月面。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马兴瑞随后宣布,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围绕这则新闻报道,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请你为这则新闻设计一个合适的题目。
(2)你认为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原因何在。(两个方面即可,4分)
(3)请你谈谈,当听到这则新闻时,你有何感想。(两个方面即可,4分)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材料二: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明确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14年11月 2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当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开展宪法晨读、特别是升国旗仪式等活动。
材料三:自2014年10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首次划定个人信息保护的范围,明确利用自媒体等转载网络信息行为的过错认定,以及如何对网络水军进行规制。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其核心是什么?
(2)“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测试范围”有什么重要意义?
(3)为维护个人信息,你准备怎样做?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4年初从央视辞职的记者柴静,在2015年2月28日,推出了她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穹顶之下》。她在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她希望同呼吸,共命运,要为空气做点事。
材料二:2015年3月5日,李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环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生之痛,要铁腕治理。生态环保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我们必须紧抓不松劲,一定要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
(1)材料反映了我国存在什么问题?
(2)为什么李总理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3)请你从国家、企业、公民角度,就如何实现“蓝天常在、绿水长流、永续发展”出谋划策。
背景材料:2014年8月25日,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话电视会议在北京召开。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强调,对口支援西藏工作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新时期党的西藏工作方针的丰富和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20年来,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的有关省市、中央部门和中央企业,从人力、物力、技术等方面全面开展对口支援西藏工作。
(1)对口援藏工作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什么?
(2)开展对口援藏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至少3方面)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民众拥挤踩踏事件,致36人死亡,49人受伤。新年之交的踩踏事件引发人们对安全、公德、秩序、文明、谦让等的反思。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和学会应对突发的校园踩踏事件?
材料一: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表
材料二:近年来,各地私家车大量增加,严重的汽车尾气使空气中的PM2.5浓度剧增;中国气象局公布,2013年以来我国平均雾霾日数为52年来最多;雾霾天气从京津冀地区向更广范围扩大,2014年2月下旬,中国近七分之一的国土连续五天发布霾黄色预警。
材料三:国务院决定,从2013年起设立全国首个低碳日。2013年6月17日是第一个“全国低碳日”,主题是“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绿色低碳生态建设的浓烈氛围。
(1)材料一的图表说明了什么7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图表数据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回答:
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符合我国哪一项发展战略?坚持了哪一项基本国策?
②“追求低碳生活,从细微的习惯开始。”你打算培养哪些生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