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它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 B.抗日战争 |
C.解放战争 | D.抗美援朝战争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鸦片战争前)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统一国家的建立 |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
C.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
某班同学在班级举行历史人物图片展,其中一组的主题是“民族英雄”,下列图片符合题意的是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 |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C.张骞与丝绸之路 |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
下列前后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史记》——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②官渡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形成的基础
③江南的开发——奠定了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基础
④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