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范景仁墓志铭 苏轼
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
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
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
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置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
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 (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恬于进取恬:淡泊 |
B.章累上,不报 报:回复 |
C.落翰林学士落:在……之后,落后 |
D.或劝公称疾杜门杜:关闭 |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范镇见解不俗的一组是 ( )
①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 ②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
③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 ④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
⑤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 ⑥死生祸福,天也
A.①③⑤ | B.①④⑥ | C.②③⑥ | D.②④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 |
B.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 |
C.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 |
D.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出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A.谷不可胜食也/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心 | B.勿夺其时/夺项王天下者 |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 D.非我![]() |
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①数罟不入洿池②数口之家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 B.②③ | C.④⑤ | D.②④ |
选出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
A.请以战喻 | B.以五十步笑百步 | C.斧斤以时入山林 | D.申之以孝悌之义 |
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句式相同能归类在一起的一项()
①是亦走也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③王道之始也④树之以桑
⑤申之以孝悌之义⑥未之有也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①②④⑥ | B.②④⑥ | C.②④⑤⑦ | D.③⑥⑦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共6分,每小题2分)
傅岐①,字景平,仕梁,起家南康王左常侍,后兼尚书金部郎。母忧去职,居丧尽礼,服阕后疾废久之,复除始新令。人有因斗相殴而死,死家诉郡,郡录其仇人,考掠备至,终不引咎。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法当偿死,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狱曹掾固争曰:“古者有此,今不可行。”岐曰:“其若负信,县令当坐。”竞如期而反。太守深相叹异,遽以状闻。岐后去县,人无老少皆出境拜送,号哭闻数十里。
至都,除延尉正,入兼中书通事舍人,累迁安西中记室,兼舍人如故。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大同中与魏和亲,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太清元年,累迁太仆,司农卿,舍人如故。岐在禁省十余年,机事密勿,亚于朱异。
此年冬,贞阳侯萧明伐彭城,兵败,囚于魏。三年,明遣使还述魏欲通和好,敕有司及近臣定议。左卫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岐独曰:“魏既新得志,何事须和?必是设间,故令贞阳侯遣使,令侯景②自疑,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必图祸乱。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且彭城去岁丧师,涡阳复新败退,今使就和,益示国家之弱。和不可许。”异等固执,帝遂从之。及遣使,景果有此疑,遂举兵入寇,请诛朱异。二月,侯景于阙前通表,乞割江右四州安置部下,当解围还镇。敕许之,乃于城西立盟。求遣召宣城王出送。岐固执宣城王嫡嗣之重,不宜许之。乃遣石城公大款③送之。及与景盟讫,城中文武喜跃,冀得解围。岐独言于众日
:“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及景背盟,莫不叹服。寻有诏,以岐勤劳,封南丰县侯。固辞不受。宫城失守,岐带疾出围,卒于宅。
(节选自《南史•列传六十•傅琰传》)
【注解】①傅岐,南朝梁重臣傅琰的孙子;②侯景:东魏旧将,降梁,后又举兵反梁,史称“侯景之乱”。③大款:隆重盛大的礼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考掠备至,终不引咎咎:罪过 |
B.岐美容止,博涉能占对止:举止 |
C.必是设间,故令贞阳遣使间:时机 |
D.当以贞阳侯易景,景意不安当:如果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岐见识出众的一组是()
①会冬节至,岐乃放其还家②其使岁中再至,常遣岐接对焉
③若许通好,政是堕其计中④乃遣石城公大款送之
⑤贼举兵为逆,岂有求和?⑥及景背盟,莫不叹服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①④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岐在梁国做官,最![]() |
B.郡府对在斗殴中致死人命的罪犯严刑审讯,毫无结果;始新县令傅岐却轻而易举地让案犯认罪伏法。太守对此惊叹不已,当即将傅岐审理案子的情况上报。 |
C.为让梁国把叛臣侯景交还魏国,魏国指使败将萧明派人回梁国,表明魏国想与梁国通好的愿望。梁国众臣一致议和,傅岐却力排众议,揭穿了魏国的阴谋。 |
D.在叛将侯景的要挟下,梁国与侯景订立城下之盟,文武大臣以为都城之围就此解除,欣喜不已,傅岐却看破了侯景的用心,后来侯景果然背盟,率兵攻城。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郡乃移狱于始新,岐即令脱械,以和言问之,便即首服。
(2)朱异曰:“边境且得静寇息人,于事为便。”议者并然之。
文言文阅读(共8分,每小题2分)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下列句子中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①始指异之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③穷山之高而止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⑤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⑥蚓无爪牙之利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④⑥ | D.③④⑤ |
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居是州,恒惴栗惴栗:
②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岈然:
③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然后:
④游于是乎始于是: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翻译:.请分析“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一句,在文中有哪两层意思?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⑵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⑶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⑷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
下面3节文字均选自荀子《劝学》,读后完成文后各题。
甲文: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乙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
正也。
丙文: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
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注释:端而言,蠕而动:端,微言。蠕,微动。意思是说极细微的言行。禽犊:小的禽兽。古人相见,常拿小禽兽做礼物。兰槐:一种香料。滫(xiǔ):污水。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形乎动静形:⑵其渐之滫渐
⑶游必就士就:⑷长而异俗长:⑴乙文中“所渐者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
⑵丙文中“教使之然也”的“然”指代的是(2分)根据文章“劝学”这一目的,概括这三段文字的基本观点。(
6分)
⑴甲文:
⑵乙文:
⑶丙文:甲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乙文的论证方法是论证,丙文则采用
、论证方法。读了课文中的《劝学》节选以及以上文字,你有哪些启发呢?请分条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