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充分说明反应P(g)+Q(g) 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
X、Y、Z都是第三周期元素,核电荷数依次增大,X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强碱,Z的原子半径最小。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第ⅠA元素,Z是第ⅦA元素 | B.X、Y、Z三种元素的电负性逐渐减小 |
C.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 D.X、Z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 |
质量相同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氢气体积比为
A.1:2 | B.1:3 | C.3:2 | D.1:1 |
为了验证碳酸氢钠固体中是否含有碳酸钠。下列实验及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 | B.溶于水后加石灰水,看有无沉淀 |
C.溶于水后加氯化钡溶液,看有无沉淀 | D.加热后称量,看质量是否变化 |
关于由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锌片质量逐渐减少,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 B.电流方向是由锌片流向铜片 |
C.锌片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 |
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2CO(g)+O2(g)反应的 ΔH=+2×283.0kJ/mol |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
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