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
|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
有人说,既不是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而又带有强烈的社会主义色彩,同时又具有落后国家推行赶超现代化的特点。这句话中“”最恰当的应填
| A.战时共产主义 | B.斯大林模式 |
| C.罗斯福新政 | D.文化大革命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兴起于重工业 |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
|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工业革命的本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了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日益扩大 |
| 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 |
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名著《西游记》的销量一直不温不火,但自从被搬上电视屏幕后,迅速成为各大书店热销书籍。这一现象的出现说明
| A.小说的影响力远远小于电影 |
| B.小说的影响力最终还是超过了电影 |
| C.电影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
| D.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文化艺术的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