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据《文献通考》记载,北宋赋税来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下表中不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年份 |
赋税总收入(万贯) |
农业税(万贯) |
茶、盐、酒、商等税(万贯) |
| 997 |
3559 |
2321 |
1238 |
| 1021 |
5723 |
2762 |
2936 |
| 1068 |
7070 |
2162 |
4911 |
A.商税收入成为政府重要财政来源
B.宋代经商的环境相对宽松
C.宋代商品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农业的重要地位发生根本转变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这表明()
| A.佛教和道教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
| B.为了发展和完善儒家思想的需要 |
| C.唐朝中外思想文化的广泛交流 |
| D.统治者要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
平灭六国后,秦始皇“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其中“书同文字”是指把以下哪种字体作为全国统一的官方书体( )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其本质是()
|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消沉 | B.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
| C.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空间 | D.文化内容由宽容转向专制 |
有位名人曾放言:“九十岁时实现超级水稻亩产一千公斤,这不是梦想,是我的理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是“大跃进”口号 |
| B.这是类似于“大跃进”浮夸风的口号 |
| C.利用航天技术才能够实现 |
| D.这是新科技条件下水稻杂交的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