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重庆启动一项保护重点寺观教堂的计划,预计修缮工作将投入9亿多元。这表明
①我国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③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我国公民的信教自由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障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2014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其意义在于
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②凝聚强大民族力量
③培育伟大民族精神④提高民族科学素质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有人说,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才变得有意义。此观点没有看到大众文化是
| A.为广大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 |
| 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 |
| C.通俗的、多样的、人民能容易接受的文化 |
| D.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
高考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社会极其关注。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这项改革作出了全面、系统、明确的部署。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体制改革,是因为教育
| A.对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的素质起决定性作用 |
| B.是人类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和重要途径 |
| C.能够使传统文化全部得以继承和发展 |
| D.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
2014开年,美国大呼半个太平洋将丢失,中国新武器威力太大;日本2014年版《防卫白皮书》再次渲染“中国威胁论”;某外国媒体5月发表了“舌尖上的中国让全世界都很紧张”一文,渲染“中国粮食威胁论”。下列观点可以驳斥这些论调的是()
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人们奋斗的力量源泉
②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美好品质
③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
④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② |
“苏州月•中华情”——2014年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在苏州太湖之滨举办,人们看晚会,吃月饼,赏月,家人团聚,其乐融融。据说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唐朝初年,中秋节成为固定节日,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由此可见()
①民族节日是—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民族节日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习俗有持久影响
| A.①④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