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 ④非虚构作品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④ |
宗教是信仰上帝、神鬼等虚幻的东西,但是不管哪种宗教信仰的神,都是按照人们自己的形象和经验塑造的。这一事实说明
A.神是头脑中自生的,因为世界上根本没有鬼神 |
B.神是一种虚幻的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
C.神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可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 |
D.神是客观实在的东西; |
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
A.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
B.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的人脑 |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D.人脑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 |
有这样的两句话:一是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一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为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来。据此回答1—3题。“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是指
A.人类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思维着的精神 | B.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
C.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科学知识在不断增加 | |
D.意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转化为丰硕的果实”是指
A.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 B.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创造物质财富 |
C.不同的意识其反作用是不同的 | |
D.只有在人们的自觉活动中,意识的指导作用才存在 |
上述两句话的联系表明
A.既要认识世界又要改造世界 | B.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就必须正确地改造世界 |
C.人类意识的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 |
D.只有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才能在实践中促进事物的发展; |
真理和谬误在各己的领地里,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沟,一步就可以跨过去。一天,谬误对真理说,你和我如果各自向前跨一步,会怎样呢?真理说当然我还是真理,你还是谬误。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真理向前跨了一步,进入到谬误的领地,变成了谬误,而谬误也因向前跨了一步,进入到真理的领地,变成了真理。这表明
①真理和谬误都具有相对性②真理是客观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④人们的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有位老师进了教室,在白板上点了一个黑点。他问班上的学生说:“这是什么?”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一个黑点。”老师故作惊讶的说:“只有一个黑点吗?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没有看见?”这个小故事启示我们
①任何事物都包含矛盾着的两个方面②矛盾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③世界上不存在同质的两个事物④同质的事物也可以相互转化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