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2分,共12分)
史 实 |
推 论 |
正确与否 |
(1)“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 |
这次运动是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次积极有益的探索。 |
|
(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正确的思想路线是正确决策的重要前提。 |
|
(3)“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这种农村体制改变了土地所有权.转变了经营方式,也调整了分配方式。 |
|
(4)在不损害主权的前提下,国家对经济特区采取与内地不同的、更加开放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
经济特区“特”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
|
(5)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 |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
|
(6)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
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
|
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上填涂“T”,错误的在答题卡上填涂”F“。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
1.西方的圣诞节12月25日是纪念救世主耶稣出生的日子。()
2.著名的连接亚欧非的“丝绸之路”,开辟于中国古代的西汉时期。()
3.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出兵东征,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美的大帝国。()
4.《伊索寓言》和《天方夜谭》两部名著都是阿拉伯著名的文学作品。()
5.阿拉伯数字本不是阿拉伯人发明,而是印度人创造的。()
判断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6、7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
2、7世纪后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史称“明治维新”()
3、公元624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从此,基督教得到广泛推广。()
4、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与我国的周朝封建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5、东罗马帝国在君士但丁堡建立。君士坦丁堡之前又称“拜占廷”,故又称拜占廷帝国。()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分封制。
甲骨文是刻写在青铜器或兽骨上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居民已学会种植水稻、白菜等农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