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表明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种观点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土地兼并现象盛行 | B.“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社会风气盛行 |
C.小农经济的瓦解 | D.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
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赞叹的瓷器种类是
A.青瓷 | B.白瓷 | C.青花瓷 | D.彩瓷 |
联系商周历史,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①现存的商周时期青铜器大多为礼器②商周时期的青铜铸造以煤炭为燃料
③钟鼎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④钟鼎文内容涉及到西周王朝建立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期,“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有
①铁犁牛耕的推广②各国变法的推行
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