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上述材料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
A.“知行合一” | B.“发明本心” |
C.“格物致知” | D.“存天理,灭人欲” |
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这主要是因为
A.古代中国交通落后 |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落后 |
C.统治者实行海禁政策 | D.统治者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
读“中国古代皇权消长示意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
A.皇权从秦到清一直强化 |
B.隋唐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皇权 |
C.明朝废丞相,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 |
D.清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
钱穆说:“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然在平民政府创建的过程中,欲屡次有‘封建’思想之复活。” “‘封建’思想之复活”是指汉朝
A.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 B.实行分封制 |
C.推行郡县制 |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B.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我国古代的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可以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该注意保护自己 |
B.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 |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 |
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