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从1992年始,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浙江、湖北等省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陆续推行“省管县”体制改革。历史上对“县”的管理经历了由皇帝直辖到归属地方管理的演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共和国;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窃谓省者,古来宫禁之别名,宰相常议事其中,故后来宰相治事之地谓之省。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此何义也?……凡去行省者皆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般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则各保界分,不相接应,甚而把握兵权,伸缩由己,然则有省何益,无省何害?               ——程钜夫《论行省》
材料三  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的层级表

时期
高层政区
统县政区
县级政区

 

县、道

 
郡、王国
县、道、邑、侯国
魏晋南北朝

郡、王国
县、侯国
隋、唐前期
 
府、州(郡)

唐后期五代
道(方镇)
府、州



府、节度州




府、州、军、监
县、军、监







布政使司(省)
府、直隶州




府、直隶州、直隶厅
县、州、厅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材料四  通过纵观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化的过程,地方政府层级的结构,其创设和变迁,首先要服
从于政治目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古人曾用内外轻重之说来进行分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分权偏重的时候,就被称为“外重内轻”,反之则为“内重外轻”。……通过对历代地方政权层级变迁的研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行政区划调整和政府机构改革无疑具有重要的“以史为镜”的意义。
——周振鹤《中央地方关系史的一个侧面(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大革命”在地方行政体制上的改革是什么?并指出这次改革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程钜夫对行省制度所持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观点加以反驳。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从秦朝到清朝历代政区与地方政府层级变化的特点。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地方行政区划调整的目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省管县”体制改革的看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这是推行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苏联史》
材料二我们原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苏联兴亡史》
材料四必须再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列宁选集》
请回答:
(1)材料一指的是什么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其中主要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4)材料四中“必须再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进入20世纪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大大加快,出现了崭新的局面。
—— 教材115页
材料二作为世界性组织,保证了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倍上。
——《关贸总协定知识读本》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从什么事件开始的?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2)材料三中,图一是哪一国际组织的标志?图二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何种趋势?
(3)材料三中,图三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

珠三角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活力的都市群之一。“大珠三角”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澳门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经过五百多年欧洲文明的洗礼,东西文化的融合共存使澳门成为一个风貌独特的城市,留下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材料二:1846年,广州进口货物价值(不含鸦片)12390213,比1837年减少33.2%,出口降至23198493元,比1837年减少35.7%。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大珠三角”作为中国的南方门户地带,继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澳门曾经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葡萄牙是西欧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国家之一,它在新航路开辟中起过重要的作用,请用史实说明。澳门之所以能顺利回归中国,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指导?这一政策的前提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州在鸦片战争前后对外贸易额由大到小逐渐减少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广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试以20世纪80年代发生在广东的对外开放事件加以说明。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分别说明在近代、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3)列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人类有共同的追求,也有共同的价值。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1年,美国历史学家亚当斯在其代表作《美国世纪》中这样描述“美国梦”:“它是让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生活得更好、更富裕的梦想,让每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并取得相应成就”。
材料二我的这个理想主要来源于美国的梦想。我梦想将来有一天我们这个国家挺身屹立,真正实践它的这一信条,即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自明的,所有的人生来平等。
——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材料三大同、小康、治世,是传统社会中国人的“天下梦”。┅┅社会进步、国家富强和个人幸福,是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其实,从天下为公的“大同梦”,到民富国强的“强国梦”,再到自我实现的“幸福梦”,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易中天《中国梦》
(1)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一,说明在近现代历史中,美国通过哪些制度创新实现了“美国梦”?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金梦想诉求是什么?结合二战后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
(3)据材料,指出美国梦和当代中国梦的共同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840至1949年,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过哪些探索和抗争?
(4)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中国梦”在经济、文化方面的重要举措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