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异端及其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下列对宗教改革时期天主教“异端”的阐述,错误的是
A.“异端”思想指不符合天主教传统教义的思想 |
B.是资本主义发展极不充分的条件下的折中选择 |
C.宗教裁判所的设立,缓解了教会与民众的矛盾 |
D.“异端”思想推动近代欧洲民族思想的兴起 |
学完历史必修一,小明总结了以下一些历史命题,其中,不属于历史规律范畴的是
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 |
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由人治到法制,由专制到民主的过程 |
C.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价值观多样化也是不可遏制的 |
D.20世纪末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正说明中国的一句老话“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
李大钊说:“历史的真实,有二意义:一是说曾经遭遇过的事的纪录是正确的,一是说关于曾经遭遇的事的解喻是正确的。前者比较的变动少,后者则时时变动。”这是因为
A.历史学是人文学科,具有不确定性 |
B.历史学家阐释历史,难免主观因素 |
C.人类知识不断增长与历史观的变化 |
D.历史认识总是越来越接近历史真实 |
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一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图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三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B.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C.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下列事件中,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的是
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 |
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 |
C.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双方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 |
D.1978年,中日双方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