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华在《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历史专题研究(1917——1991》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 | B.人民急切要求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 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
《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 |
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 |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C.独断性和随意性 |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中,“礼”主要指
A.礼仪 | B.制度 | C.风俗 | D.贡赋 |
史学家吕思勉的《中国制度史》在论述 “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构成“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分封制和宗法制 | B.皇帝制度和中央集权 |
C.三公九卿制 | D.三省六部制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诗中以“齐鲁”称谓山东是源于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行省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