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诗歌鉴赏
春寒①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① 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共6分)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这首诗写的是(季节)的景致,第二句中的“无人”写出了的情境。(2分)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题。(共6分)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两首词内容都属于题材,都描写了一个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比较两首词的下阕在抒情方式上的差异。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注:这首诗写于1917年秋冬间,诗人当时与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团结了一批追随者,致力于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本诗中“鸽子”象征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胡适在新诗创作上强调“诗体的大解放”,请简析本诗在哪些方面明显冲破了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对下列词语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动作特点,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
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耳接不暇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