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不超过30字)
据悉,某图书馆由于地处市中心,经常会有乞丐拾荒者前来馆里阅读休息,周围建筑工地较多,民工也常常会进来阅读。这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对此,图书馆馆长的答复是: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图文、表文转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依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填入两个恰当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一分为二的。失败虽然是人人不愿得到的结果,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看问题需要用辩证的观点。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曹雪芹在塑造《红楼梦》中的人物时,很多时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如黛玉与宝钗:黛玉是在作诗,宝钗是在做人;黛玉要的是恋爱,(1) ;黛玉的生命是为了开花,宝钗的生命是为了结果;(2) ,宝钗是社会精英;宝钗可以占据我们的眼,黛玉却能占据我们的心。两个人的区别还在于,(3) ,宝钗是现实的功利的。

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5字。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_____________。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黏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 _______________。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问鼎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我国二氧化硫【注】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普通人只知道有利害不知有道德,所以孔子、孟子终身没有被君王重用。孔子、孟子谈道德,战国的策士却谈利和害。张仪瓦解六国的联盟,也是从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又是言听计从。策士一席游说便能立刻取得封侯拜相的荣耀。苏秦游说六国结成联盟,是利害关系立论,说得娓娓动听,六国的君主言听计从。同样是就利害立论,为什么极端相反的两种游说,都能打动人?原来,苏秦的利害,是就大而远的而言,张仪是就小而近的而言。常人目光短浅,只看到眼前的利害,即使关羽、周瑜、吕蒙和陆逊这样有才智的将领,尚且不免被眼前小的利害所迷惑,何况是六国昏庸的国君?所以张仪的话,一说就见效。
(1)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顺序已经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