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白钢在《中国政治史》中说,唐代的科举制采用了“行卷制”,主考官除详阅试卷外,有权参考举子平日的作品和才誉决定录取结果。宋代的科举制实行“糊名制”,将考生所填写的姓名、籍贯等一切资料信息全部密封,使主考官和阅卷官无法得知每张卷子是谁的。下列对于唐宋科举制变化的理解,正确的是

A.唐代行卷制注重考生平日作品,不易选拔人才
B.宋代的糊名制杜绝了请托造假等科场舞弊现象
C.反映了科举制在人才选拔程序上的进一步僵化
D.加强了对官吏选拔的控制,使人才选拔更加公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如果你生活在19世纪末,你可以(  )
①去法国参观印象画派画展 ②阅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③在电影院观看无声电影 ④去德国欣赏贝多芬音乐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2000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内容是不同的

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1900—1901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活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