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学者这样描述中国近代社会:“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下列事件不能印证以上观点的是:( )
|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 C.新文化运动 | D.国民革命运动 |
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
| A. |
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
B. |
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
| C. |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
D. |
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
1961年,美国为解决国际收支问题,迫使西德与之达成协议,由西德增加从美国购进武器的数量,并使用美国在西欧的供应线、仓库和维修设备,直到足以抵偿1961年和1962年美国驻军西德所需的美元费用。美国与其他北约国家也进行了类似的谈判。这主要反映出( )
| A. |
美苏关系相对缓和 |
B. |
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
| C. |
西方阵营逐渐分化 |
D. |
美国竭力维护经济霸主地位 |
苏俄曾发布指令规定:“农业合作社……有权在国内出售和交换自己生产的以及本社社员生产的农产品,拥有必需的农具和材料,开办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作坊、工厂以及其他经济企业。”据此可知,当时苏俄正在推行( )
| A. |
农业集体化 |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 C. |
新经济政策 |
D. |
“新经济体制”改革 |
19世纪,英国伦敦大多数生活垃圾都有相应的市场用途(如表),对此,有学者指出,“1800年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垃圾被赋予了回收利用的新意义”。这主要表明,当时伦敦( )

| A. |
资源的利用效益得到提高 |
B. |
环境污染问题得以解决 |
| C. |
基础设施建设臻于完善 |
D. |
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
以下是对新航路开辟后某国家的描述:
①商人和水手正在全世界积极扩展它的经济领域
②创立东印度公司,授予其从好望角到麦哲伦海峡的贸易垄断权
③在北美洲建有殖民地,首府是新阿姆斯特丹
符合下述全部描述的是( )
| A. |
15世纪的葡萄牙 |
B. |
17世纪的荷兰 |
| C. |
16世纪的西班牙 |
D. |
18世纪的英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