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
时间(明代) |
弘治(1488~1505年) |
嘉靖(1522~1566年) |
万历(1573~1620年) |
吴江县 |
3市4镇 |
7市4镇 |
10市7镇 |
A. 白银普遍流通,区域性商人群体活跃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江南城市发展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
A.官僚 | B.市民 | C.皇族 | D.农民 |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等地。与这一经济现象相关,产生了一股具有批判色彩的思潮。其中,最能从本质上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 B.“经世致用” |
C.“工商皆本” | D.“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表明清初
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 |
B.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
C.读书入仕不再是文人的人生追求 |
D.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
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 | B.风俗画,刻画习俗 |
C.文人画,重视写意 | D.人物画,形神具备 |
下列与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A.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 | B.单体文字 |
C.知识群体形成 | D.文具的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