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商鞅新法规定,全国划为41县,,各县设县令和县丞,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邻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商鞅新法规定,凡是努力耕织,促进谷物和布帛生产的人,可免除去徭役;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四:“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毛主席:“……神龙虽死秦犹在……百代犹行秦法政……”
请回答:(1)材料一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简要概括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目标,是否达到?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变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之准许之时限和方式者,皆为非法。
材料四 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作为国家元首,皇帝拥有宣战、讲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的权力;皇帝可以任命帝国宰相和帝国官吏,可以创制法律。
——《人教版历史教材》
(2)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出自什么政治文献?(4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对后来两国历史有何影响?(14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李时珍 |
徐光启 |
徐霞客 |
宋应星 |
生卒年 |
1518~1593 |
1562~1633 |
1586~1641 |
1587~1666 |
著作 |
《本草纲目》 |
《农政全书》 |
《徐霞客游记》 |
《天工开物》 |
材料二 16—17世纪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
姓名 |
哥白尼 |
布鲁诺 |
培根 |
伽利略 |
开普勒 |
生卒年 |
1473~1543 |
1548~1600 |
1561~1626 |
1564~1642 |
1571~1630 |
成就 |
提出太阳中心说 |
提出宇宙无限论 |
初创近代实验科学 |
用望远镜观察天体 |
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 |
请回答: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科技发展在研究领域、方法方面的不同。(4分)
(2)结合16—17世纪中国与欧洲的时代特点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8分)
(3)从以上的比较分析中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2分)
人文精神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以人为本。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子曰:泛爱众,而亲(接近)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材料二 苏格拉底在雅典法庭受审时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
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买不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材料三
材料四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然而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然则,哪些限制是有碍启蒙的,哪些不是,反而是足以促进它的呢?——我回答说:必须永远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并且唯有它才能带来人类的启蒙。
——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1)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孔子核心思想“仁”的理解。(4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格拉底“教义”的基本思想。(4分)
(3)材料三反映了近代欧洲的哪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材料四中,康德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什么?(4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时,由于大事兴作,巨款开支,不仅使汉初七十年间的积蓄为之一空,而且广大农民由于繁重的赋税徭役和豪强、豪商的盘剥,日趋穷困,加上连年天灾,纷纷破产流亡。此时,豪商大贾们却操纵冶铁、煮盐、铸钱等对国计民生有重大关系的生产部门。从公元前111年开始至以后的二十余年间,全国财政经济工作完全由桑弘羊负责主持。在桑弘羊等的筹划下,颁布了算缗告缗令。所谓算缗,就是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所谓告缗,就是向朝廷揭发工商业者和高利贷者隐产漏税的违法行为。桑弘羊扩大盐铁官营的建置,在全国各地盐铁产区设立盐官三十五处、铁官四十八处。在桑弘羊的建议下,实行“酒榷”即酒类专卖。他还采取措施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这种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在他的建议下,实行了均输和平准,所谓均输,就是调剂物资运输。所谓平准,就是平抑物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桑弘羊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简析桑弘羊改革的作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在2014年2月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华远任志强、万通冯仑、万盟王巍等商界大佬们围炉漫谈乡愁,呼吁恢复“乡绅制度”,认为,“有乡绅就留得住乡愁,没有乡绅就留不住乡愁,没有乡愁。”作为一个企业论坛,“乡绅”话题得以被关注,也足见其近年来的影响力了。
学者熊培云在《一个村庄的中国》中认为,乡绅这个群体在中国传统社会,是体制内权力与中国社会基层的“连接器”、“缓冲带”。美国家族史专家古德也在其《家庭》书中说:“在中华帝国统治下,行政机构的管理还没有渗透到乡村一级,而宗族特有的势力却维护着乡村的安定和秩序。”
乡绅中的一部分人是通过科举考试、退任或已在乡村休闲的官员。他们深受儒家文化教诲,知书达礼。同时也热心于乡村公益事务,尽职尽力,得到乡亲们的尊重。历史事实证明,绝大多数的乡绅是乡村里中华道德的守护者,他们办学校,兴宗祠,行善事,也是佛教与道教,以及儒家学说的主要传播者与复兴者。如果说,贵族文化是英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那么也可以说,乡绅文化是中国文化可以骄傲的地方。
但是,也有人认为:“土豪”已卷土重来,就差“劣绅”了。“恢复乡绅制度”,就是开历史倒车,让中国退回到封建社会。“恢复乡绅制度”,意味着新生官僚资产阶级分子,将名正言顺地登上历史舞台,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广大农民要重新回到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地狱,吃二遍苦,受二茬罪。
阅读材料,提炼观点,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据至少三个),论证严谨,逻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