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分科考试以选拔官员的制度。隋文帝时曾令各州推举人才,这些被推举的人才须考试合格才可以做官。隋炀帝设置了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诞生。
材料二 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外国留学生也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中进士的还可以做官。
材料三 明朝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考试规定了命题范围,考生作文格式也做了明确规定。
(1)试结合材料一,分析科举制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
(2)唐朝延续并完善了科举制,试举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材料二中“唐朝科举制传播邻国,新罗、日本都曾通过考试选官” 说明科举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明朝科举制规定的考试范围是什么?规定的作文格式创作的文章被称作什么?这一系列规定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别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从隋朝到明朝的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
(3)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的歌谣涉及的历史事件。(四例即可)
(2)请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在材料一中分别对应的句子。
(3)材料二和今天的哪个节日有关?材料三中的“朱毛合”后建立了哪支队伍?
(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认真看图,然后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原因,6分)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3)两个事件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请仔细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请回答:
(1)凯撒大帝的丝袍是通过材料一中的这条中西通道得到的,请说出这条通道的:
名称:(1分) ,当时东起中国(1分) ,西至(1分) 。
(2)图一中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作用(2分)?
(3)这条通道对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还有价值吗(1分)?说出你的理由(2分)
(4)图二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5)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设置的职能和意义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