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称赞他“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请问这位山西籍的著名人物是
| A.赵树理 | B.傅作义 | C.徐向前 | D.阎锡山 |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 B.遵义会议 |
| C.中共“七大” | D.中共“八大” |
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下列关于遵义会议叙述不准确的是
| A.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
| B.解决了张国焘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
| C.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 D.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
长征是什么?在中国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的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长征途中,党中央于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 A.毛泽东 | B.陈独秀 | C.朱德 | D.邓小平 |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 B.秋收起义 |
| C.井冈山会师 | D.红军的长征 |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看看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
|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
|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