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开门立法”,即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让群众积极参与,实现立法民主化。福建省人大常委会通过门户网站和当地媒体,向社会各界公开征集地方立法建议,在一个月内收到的各界立法建议共计52件。福建省人大常委会表示,有些建议拟将列入明年的立法计划。在我国,下列对“开门立法”理解正确的是
A.“开门立法”确保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B.“开门立法”有利于人民行使立法权 |
C.“开门立法” 提高立法的透明度,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渠道 |
D.“开门立法”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 |
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进行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思路是基于( )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 |
B.运动的绝对性,很多事物是不能正确认识的 |
C.实践的社会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的 |
D.认识的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
下列词语中符合认识运动反复性和无限性的是( )
A.一概而论 | B.百感交集 | C.千虑一得 | D.三人成虎 |
适应时代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由“四位一体”拓展为“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追求终极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循环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我们党历来重视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探索。十五大报告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个过程体现了( )
①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能动性,可以摆脱客观对象的束缚
②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
③认识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
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认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下面漫画说明,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①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③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