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地球仪(作为地球)和灯泡(作为太阳)演示地球的运动,以及由此产生的自然现象。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地球仪放置在桌面上,轴XY与桌面的夹角应是( )
| A.90° | B.23°26′ | C.66°34′ | D.60° |
已知该地球仪的半径为31.5厘米,则该地球仪大约是按多少比例制作的( )
| A.1∶50 000 000 | B.1∶20 000 000 |
| C.1∶100 000 000 | D.1∶4 000 000 |
该演示能够反映地球运动产生的自然现象不包括( )
| A.昼夜交替 | B.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
| C.极昼极夜 | D.极光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堆积运动 | B.风力侵蚀作用 |
| C.流水侵蚀作用 | D.冰川堆积作用 |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 )
| A.变质岩 | B.A | C.B | D.C |
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是()
下图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11月12日,我校迎来第一次考试,这一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哪一段()
| A.①→② | B.②→③ |
| C.③→④ | D.④→⑤ |
从3月22日到9月22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慢→快 |
| B.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是:小→大→小 |
| C.南半球昼长的变化是:短→长→短 |
| D.兖州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大→小 |
假设地理考试的北京时间定为11月12日14:00,请问此时12日这天所占的范围为全球的()
| A.1/2 | B.3/4 | C.1/3 | D.4/5 |
下图中阴影部分为河流堆积物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正确表示南半球河流自西向东流的是()
2013年6月11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五艘航天载人飞船——神州十号。女航天员王亚平进行我国首次太空授课,授课时间为北京时间6月20日10时04分至10时55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最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
| A.云雾 | B.流星 |
| C.太阳活动 | D.太阳辐射 |
神州十号发射至太空授课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特点是()
| A.越来越快 | B.越来越慢 |
| C.先加快再减慢 | D.先减慢再加快 |
太空授课直播期间,下列城市中正值深夜的是()
| A.旧金山(122ºW) | B.巴黎(2ºE) |
| C.莫斯科(37ºE) | D.东京(139ºE) |
太空授课直播时,地球的昼夜分布情况最接近下图中的()
